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近年来,区块链的发展和应用,对技术革新和产业革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区块链技术伴随着比特币的发展而被人们所熟知、研究与运用。它结合了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密码学等多门学科技术,它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开放性、匿名性、信息不可篡改等多个特点将保证了区块链技术在社会金融、医疗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尽管现金的区块链技术研究还趋于理论,但相信在今后成熟的区块链技术将会重塑未来经济。
信息传递 VS 价值转移
1990 年,万维网协议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写道:“一旦我们通过万维网连接信息,我们就可以通过它来发现事实、创立想法、买卖物品,以及创建新的关系,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在过往时代不可想象的速度和规模来实现的。”到现在,互联网上的各种应用和服务,包括门户、视频、社交、即时通信、电商、打车、B2B、网络支付等,都是基于信息传递的基础设施、沿着他的设想逐步发展起来的。
在区块链出现之后,对照之下我们发现,信息传递的一个关键特征让互联网很强大,但有一个我们之前并未曾特别关注的限制: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复制。这一特征让我们在数字空间中进行价值转移时,必须依赖可信第三方的协助。那些可信第三方,即各种各样的中心化机构,比如亚马逊、淘宝、支付宝、优步、滴滴、爱彼迎、微信支付,一直以来像本来就应该有一样,存在于互联网产业之中。
不管是网络零售、生活服务交易,还是企业互联网,每个从事交易的互联网项目都需要价值转移的功能,而这些平台在交易中担任信用中介的角色。特别地,在互联网上进行金钱的转移时,我们需要信用中介来居中协调,为了进行在线支付,互联网上已经产生了专门的信用中介,如 PayPal、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直到 2008 年,当中本聪在比特币系统中开发出区块链这个底层技术,当他尝试创造新的技术来去掉这些信用中介,让网络本身来扮演信用中介的角色时,我们开始发现,现在互联网中的各种信用中介并非必须存在。
经过十年的发展,比特币系统展示了,在数字世界中价值表示可以去中心化,价值转移同样可以去中心化。现在,我们仍需要各种“信用中介”,因为到现在为止互联网数字世界中的所有基础设施都是为了信息传递而建的。
未来,我们不再需要这些“信用中介”。基于区块链技术,我们可能建立一个通过网络本身进行价值表示、价值转移的全新交易基础设施。
区块链应用场景初探
——区块链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制造业、农业、零售业等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中国物流市场广阔,物流公司非常密集,在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下,物流作为电商和用户的唯一枢纽,物流市场以雨后春笋之势崛起,大中小型物流公司达到70万家之多,各企业之间的较量非常激烈。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开放,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更加的便利和快捷,整个物流市场的运作规模也进一步扩大。截止至2019年全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了298.0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5.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2020年受疫情影响,第一季度回落23.7个百分点。疫情过后物流行业逐渐回暖,恢复增长态势,预计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以上。
我国物流业近年来虽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19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4.7%,相对于美国、日本发达国家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稳定在8%左右,我国物流整体运行效率仍然较低。
主要业务如下:
成本核算:物流行业企业按照服务内容和对象不同,需要核算多成本对象的成本,如对及时配送服务可能需要核算到订单和供应商,对零售服务可能需要核算到存储空间和品类
仓储管理:满足仓库管理的日常业务管理,如:拣货、包装、打签、装运等业务服务,并支持根据业务和存货策略,制订仓储计划、存储规划和补货策略;
货代业务管理:包括客户记录、订单处理、配送调度、存货控制、交通和运输、需求预测、仓库与储存、工厂与仓库布局选址、物料搬运、物料采购、备件和维修服务保障、包装、退货处理、废弃物处理等14个方面;
调度及配送管理:根据客户的需求计划及需求指令,制订运输计划,并跟踪计划的执行情况;
增值服务管理:除了通关、理货、单证等服务内容外,支持物流银行、代购、需求计划等增值服务内容;
结算管理:根据所服务企业和服务内容的不同,支持多结算对象、多结算条款、按内容进行多方结算管理的功能;
VMI及保税管理:当物流企业承接保税及VMI服务时,支持VMI所需业务管理内容、数据接口、库存管理及相关VMI增值业务管理;
BOS平台:通过BOS平台,完成与监管机构,如海关的数据接口;完成与RDIF及条码设备的接口;完成与合作伙伴、供应商、所服务企业的数据接口。
直播预告
直播时间:2021/10/22 下午3:00-4:00
扫码参与直播
直播简介
1、分布式账本
2、加密技术
3、共识算法
4、智能合约